| 我国步入生态环境监测新阶段-合肥硕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4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体可总结为记录环境历史、支撑考核排名、智慧监测等三个阶段。目前生态环境监测正处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迈进的关键期和转型期。达到智慧监测的标志即是实现感知高效化、数据集成化、分析关联化、测管一体化,应用智能化、服务社会化。
为此,亟需加快推动政府与社会监测力量的融合、生态环境技术支撑体系的内在融合、监测业务与新技术应用的融合,实现以跨界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深刻变革。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发展可大体总结为三个阶段: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已经走过40多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监测人前赴后继,默默耕耘,共同铸就了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辉煌成就,环境监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环境保护的“耳目"“哨兵",逐步发展成为环境管理的“顶梁柱",为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增添了强大动力。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发展可大体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记录环境历史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向西方学习阶段,完整引进了发达国家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监测目的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由于当时环境保护受关注程度并不高,监测工作在国内尚属新事物,技术含量较高,这一阶段监测系统的学术和研究氛围很浓厚,监测系统可以说就是环保部门的人才高地。总站魏复盛研究员就是这一时期评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的。
第二阶段是以支撑考核排名为业务重心的阶段。这一时期,环境监测受重视程度达到*水平。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多个改革文件,规范指导监测发展,各级财政对监测的投资建设力度逐年加大。生态环境监测对生态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日趋凸显,监测队伍被称为铁军先锋队。但正是在这一时期,由于监测系统人员队伍与工作任务没有同步增长,长期超负荷应付各项事务性工作,监测技术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出现了滞后。
特别是监测工作从第一阶段“客观评价环境质量好不好"转入第二阶段侧重于“说清哪个地方干得好"之后,与之相应的技术体系和规则没有配套改进。比如开展环境质量排名,不同城市的监测点位与指标怎样才能可比,环境质量的改善幅度与难度如何评价才相对客观等等。
第三阶段是智慧监测的阶段。目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正处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迈进的转型期,不仅要“说清楚环境质量好不好"“哪个地方干得好",而且还要“说清楚生态环境怎样才能变好"。因为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全面升级,中央提出了“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的要求,污染防治要做到时间、对象、区位、问题、措施精准,就必须先做到“监测先行、监测准确、监测灵敏"。
当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从简单出具数据向提出切实管用的综合管理决策建议转变。而这一切又要求生态环境监测必须实现感知高效化、数据集成化、分析关联化、测管一体化,应用智能化、服务社会化。
"六化"背景
智慧监测是以支撑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以生态环境监测能力高质量发展为途径,融合多领域先进技术,构建大监测发展格局,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感知高效化。针对监测手段和效能提升,开展手工与自动、实验室与现场、地面与遥感、固定与走航、常规与传感器等监测手段的差异化布局,提高感知效率,推动监测体系“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向天地一体、自动智能、精细灵敏、集成联动发展,实现“高效感知"。
二是数据集成化。针对数据的传输与交汇,运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加强监测大数据汇聚、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分析、云链互联,构建覆盖获取、存储、整合、归档、销毁等全链条的监测数据治理体系,为监测数据深度挖掘奠定基础。
三是分析关联化。强调跳出监测论监测,强化监测数据与污染源、经济、电力、交通、水文、气象、医疗、农业、舆情等多元数据关联分析,推动数据、图谱、图像、影像等多类数据归一融合,运用机理、数值、统计等模型,开展环境形势研判、污染溯源追因、治理成效评估、重点专题分析,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测控一体化。坚持现状监测与过程控制一体布局,建立污染排放和环境质量的关联响应,说清源汇关系;以测管联动促进精准治污,推动污染监控从“大海捞针"向“精确打击"转变。
五是应用便捷化。强调多方式交互、多场景应用、智能查询分析与辅助决策。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充分应用到生态环境监测业务体系中,实现监测供给与管理需求同步。运用智能语音交互、虚拟现实、可视化等技术,创新展示和交互模式,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智能化水平。
传真:86-0551-62864956
邮箱:93703023@qq.com
地址:合肥市经开区蓬莱路608号